教学研究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育教学 >> 教学研究 >> 正文

   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探讨

    2019-12-02点击:[]次 编辑:jxjkxyjsx

    所谓问题导学,就是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,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、技能,养成习惯,形成能力,健康成长,主要由“形成问题→自主学习→合作探究→展示交流→总结梳理→巩固升华”等六个环节组成。

   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,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,是知识的讲授者,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,记忆模仿,教师讲、学生听,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,教学过程的设计、组织和安排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,学生的发展是受制于教师而被动进行的。上课是核心环节,媒体是教的工具,教材是教的内容,教案供老师使用,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。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,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,凭着一块黑板、一本书、一只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。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,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,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课前——预习,课中——上课,课后——作业,这种被动接受、死记硬背、机械训练的学法,让学生成了书的奴隶,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书,力争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,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。

    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,教师是指导者,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,是基于学生、服务于学生、为了学生。上课只是教学环节之一。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,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学习方案——“学习导航”,包括“学案”“学道”“三单”,实质都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。学生的学习方式整个界限比较模糊,课下——自主学习,合作探究,课上——合作探究,展示交流,课下——自主学习,合作探究。通过问题串导引学生进行学习,将教材中重、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,激发学生主动思考。学生学习什么知识,什么时候学,怎么学,学多深,学多宽等,都是在问题、项目、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。把握问题解决,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,注重问题解决,就是注重学生成长的价值,直接体现了“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,探究为主线”,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。

   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,预习或者自习是宏观的,没有具体任务安排,没有教师指导,完成任务的质量是不可测的;而问题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是有规划的,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及提供帮助,并对所完成的任务给予严格的评价。这样的自主学习,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,为后继的小组讨论、班级展示交流奠定基础,并且其“自主学习”形式灵活多变,并不固守于模式,规定了配套自习期间,教师完全不讲。这样一来,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发生在图书室、网络室、实验室、班级、办公室等各个场所。

   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后,展示交流。小组问题,小组内展示;共性问题,全班展示。这样,小组的组建也尤为重要,利用小组的合作探究实现了大班教学小班化。在传统模式下,小组更多的是承担行政职责。学生通过在小组或全班的展示交流,把感性的、粗浅的想法理性化,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、长足的发展,不仅锻炼了言语表达能力,更充分享受到成就感,这也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、勇攀高峰、获得进步的根本动力。

    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,要在学前、学中、学后运用知识点拨、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做环节性推动,安排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讲解,安排小组发言,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。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、练中、练后的点拨性评价,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。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,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。

    总之,问题导学模式也就是以问题解决为主干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习得知识,问题的解决构成了主要的学习过程,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展示探究为其主要的学习方式。在教师指导下,学生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,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,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。

    上一条:数据驱动力的三个层面 下一条:数据整理——大数据治理的关键技术

    关闭

XML 地图